投資悍客
The Indomitable Investor

類  別:
作  者: Steven M. Sears
譯  者: 黃嘉斌
書  號: F356
頁  數: 328頁
出版日期: 05 / 2014
ISBN: 9789866320668
定  價: 400元
我要購買     我要評論

不能只想著贏,要想著不能輸!~電影『KANO』

內容簡介

不能只想著贏,要想著不能輸!~電影『KANO』

拙劣的投資人,總想著要賺錢;
優秀的投資人,總想著不賠錢。
要想成為真正贏多輸少的少數贏家,
且聽『永不服輸的投資悍客』怎麼說!

「作者雖然沒有直接拳打華盛頓與華爾街,但他尖銳的批判絕對不是無的放矢。《投資悍客》這本著作,試圖及時點醒當今的投資人。投資人有必要更深入理解、更加強控制自己的財務未來。《投資悍客》講述成功投資策略的準則,提出可供投資人運用的嚴格方法,協助投資人航向目標,克服挑戰。」 — William J. Brodsky 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主席&執行長

「作者席爾斯針對當今的投資環境提出批判,內容易於瞭解、公正而精確。這是投資人必讀的佳作…他提出了誠懇、睿智的建議,讀者如果願意接受的話,將受用無窮。」 — Patrick A. Neal 樹點資本管理公司(Treepoint Capital Management)執行長&資訊長 

「席爾斯是華爾街最敏銳的觀察者。這本著作《投資悍客》注定會成為經典。各位如果只打算讀一本有關投資的書籍,那就是這本了。」 — Meyer “Sandy” Frucher NASDAQ OMX副總裁

作者簡介

史蒂芬∙席爾斯(Steven M. Sears)是《巴隆週刊》與Barrons.com的資深編輯。他過去曾經服務於道瓊新聞社與《華爾街日報》。他曾經報導過許多最近發生的重大金融事件,包括:亞洲感染(Asian Contagion)、網路泡沫破裂、2007年開始的信用危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他也是美國選擇權市場現代化的交易所執行團隊成員,並引進電子化交易。他是紐約經濟俱樂部(Economic Club of New York)成員。
Twitter: sm_sears
網站:www.indomitableinvestor.com。

目錄

目錄
 
第1章 風險
 
第2章 貪婪
 
第3章 恐懼
 
第4章 資訊解析
 
第5章 混沌
 
第6章 戴奧吉尼斯的燈籠
 
第7章 循環
 
第8章 行為
 
第9章 巡夜人,晚上可好?
 
謝詞

精選摘要

第1章 風險
 
若不是有一些傻瓜們拿錢出來奉獻,股票市場根本就發揮不了作用:這個事實雖然聽起來不怎麼令人愉快,但華爾街業者們全都很清楚這點。「傻瓜」(Dumb)是華爾街對局外人的稱呼,這些傻瓜們的所作所為,通常都能讓華爾街受惠。傻瓜總是在應該賣出的時候買進,在更適合買進的時候賣出。這正是華爾街玩家能夠賺大錢,而其他大部分人之所以賠錢、或只能賺點蠅頭小利的主要理由。如果不是通貨膨脹的正面效應,以及上市公司分派股利(大約佔股票盈餘的45%),多數投資人的投資組合價值顯然都會比現在少得多。
 
如今,隨著戰後嬰兒潮世代的人面臨退休,年輕世代的人開始擔心他們的生活水準將遠不如其父母,數以百萬計的人也開始瞭解,如果想要安逸退休、供養子女上大學,或過著經濟上寬鬆的生活,那麼他們在股票市場上的活動,就必須變得更精明,而且手腳也要更俐落才行。
過去,人們可以透過相當規律的股票投資,輕鬆經營將來的退休生活,股票投資組合價值大約每隔7年就能成長一倍;可是,這種美好光景已經結束了。2007年的信用危機與2009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讓我們體認了金融市場的真實狀況,似乎也驗證了華爾街的諺語:股票市場多數時候會讓多數人受害。
 
然而,將來未必會像最近這段期間所經歷的那般艱難。
 
華爾街與股票市場上有一條人人都可以走的財富路徑。這條路徑已經默默存在好幾百年了。這條路徑是由一小群人走出來的,雖然需要持續整修,但通常可以讓人避開其他人所遭遇的滔天災難。這群人長久以來主宰著金融市場,對於約翰.密爾(John Stuart Mill)在19世紀末倡導而被世人普遍接受的觀念——一般人皆可擬定理性的財務決策——他們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的。
 
密爾稱此為「經濟人」(Homo economicus)。他宣稱經濟人有能力擬定明智的決策,持續累積財富。從此之後,密爾的經濟人就像金融科學怪人一樣,盤據在人們的腦海中。然而金融市場是如此的複雜(尤其是最近40年),種種證據顯示,密爾的經濟人(換言之,一般投資人)實在很難在股票市場中賺錢。
 
相對於密爾的經濟人,有一小群賺多輸少的人,這群人——如果套用拉丁學名的話——叫做Homo Indomitalilis,也就是「永不服輸的悍客」。
 
這些不服輸的人不同於市場上的一般人。這群人的思想與行為,基本上都是反直覺的(counterintuitive),我們或許可以用最簡潔的概念來做總括:拙劣的投資人總想著賺錢的方法,優秀的投資人總想著不賠錢的方法(Bad investors think of ways to make money. Good investors think of ways to not lose money)。這句話雖然只有短短幾十個字,卻是投資人需要掌握的最重要概念。

仔細琢磨這句話的含意,各位就有可能在股票市場取得真正的成功。
 

拙劣投資人與優秀投資人之間的分野很關鍵。其中一個陣營的人,遲早必須吐出獲利,甚至賠掉老本。另一陣營的人,則可以保有大部分的獲利。優秀投資人奉行的準則,看起來雖然像普通常識,但除了華爾街的玩家之外,一般人並不瞭解。這正是很多人在市場上栽跟斗的理由之一,他們跟著群眾走,隨波逐流,因為他們缺少一套精簡、嚴格的決策架構。多數人滿腦子只想賺錢,而且想迅速致富。他們採用各種方法,試了又試;為了賺錢或扳回虧損,他們承擔的風險愈來愈大。結局…當然相當悲慘。可是,他們還是會回來,重新攀爬股票市場的風險雲梯,繼續追逐高風險的高報酬,卻不瞭解自己究竟承擔了什麼風險,甚至也不懂得自己究竟是如何失敗的。
 
問題未必是因為人們太過貪婪而不懂得自制,也不是因為不夠精明而不懂得股票運作。問題是美國很快地把自己從儲蓄之國塑造為投資之國。人們過去只懂得把錢存入銀行,但從1970年代中期開始,資金便開始慢慢轉進股票市場——即使這些人幾乎是純粹的金融文盲。這群新進投資人所引用的,完全都是商業大街(Main Street)——不是華爾街(Wall Street)——適用的概念。此兩者之間的差異,是足以致命的。投資人不該只想著經濟復甦,或只想靠著多頭市場來協助解決財務問題,而應該把注意力擺在華爾街的事實與概念上,如此才能在絕大多數人失敗的時候,確保頂尖投資人的安全。
 
你如果認為人們會因為賠錢而學到教訓,那就錯了。輸錢最多的人,往往也就是最急著想扳回虧損的人,至少股票市場是如此。理由很有意思,而且這也是瞭解投資人為何會陷入起伏循環的關鍵。「某人如果投入大筆資金到股票市場,結果發生了虧損,他們通常會立刻再跳入市場,因為…這個時候…不賺錢的風險,遠超過剩餘資金發生虧損的風險。」說這句話的人是馬克.塔波克西(Mark Taborksy),他原本是全球最大基金管理公司PIMCO的首席策略家,現在則服務於另一家大型交易機構貝萊德 (Blackrock)。
 
吉普.麥克艾希蘭(Gib McEachran)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伯勒地區的財務規劃師,他的客戶很多都是剛從風險雲梯跌下來而急著想再爬上去的人。2009年底,有對退休夫婦拿著價值$160萬的投資組合跑來找他幫忙。網路泡沫高峰期,這對夫婦的投資帳戶,原本有$230萬價值的股票。這位過去曾經擔任工程師的丈夫,他想的不是如何妥善管理投資組合、創造適當的退休收益,而是不斷詢問麥克艾希蘭打算如何把虧掉的$600,000扳回來。最後,他太太終於忍不住叫他閉嘴,要他聽聽別人怎麼說 (研究資料顯示,女人較男人更嫌惡風險)。
 
2007年爆發了全球金融危機,現在則肆虐著歐洲,幾乎沒有任何市場能夠倖免,所以投資人只有學著如何去應付。可是,在學習如何應付市場之前,更重要的是先瞭解華爾街是如何變成商業大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