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金融怪傑(上)
Hedge Fund Market Wizards: How Winning Traders Win

類  別:
作  者: Jack D. Schwager
譯  者: 黃嘉斌
書  號: F359
頁  數: 408頁
出版日期: 07 / 2014
ISBN: 9789866320699
定  價: 450元
我要購買     我要評論

對於任何從事交易的人、打算從事交易的人,或想要尋找專業交易者的人,史瓦格的著作都是必讀經典。

內容簡介

史瓦格對於金融交易產業的貢獻良多。他最早出版的《金融怪傑》(Market Wizards,寰宇出版,F015/F016)鼓舞了一整個新世代的交易者,他們之中有很多人後來則成為《新金融怪傑》(The New Market Wizards,寰宇出版,F022/F023)的主角,然後是《股票市場怪傑》(Stock Market Wizards)。傑克的《怪傑》叢書成為傳承的火炬,由某世代的交易者,轉交給下一代。現在,《新世紀金融怪傑》(Hedge Fund Market Wizards)將繼續延續這個傳統。
 
史瓦格的著作生動地描述各種不同的交易者,藉此說明交易的定義。他找到最佳典範,讓他們活生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讓他們透過自己的方式表達,說明他們做什麼、怎麼做。他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這些人在整個交易生涯裡面臨的掙扎、挑戰、快樂與痛楚。讀者會發現,書中描述的每位主題,往往像不可違背的定律一樣,讓我們覺得非常熟悉,譬如:謙卑的態度、順勢而為、管理風險、按照自己的方式做等等。交易者經常引用史瓦格書中的內容,做為本身所使用方法的參考基準或指南。
 
「交易者經常引用史瓦格書中的內容,做為本身之方法的參考基準或指南。他的著作稱得上是交易本身之語言與良知的不可或缺部分。任何從事交易、想要從事交易或管理交易者的人,史瓦格的著作都是必讀經典。」─ Ed Seykota
 
「如同史瓦格的其他著述一樣,本書也注定成為經典。可是,這本最新著述又更進一步延伸,他所訪問的交易者不只是這個領域的頂尖玩家,更是交易賽局的界定者。我還能說什麼呢?這本書實在寫得太棒了,幾乎慫恿我重新踏入市場。」─ Paul Wilmott(數學家,前對沖基金經理人)
 
「傑克史瓦格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記錄者。將來,當史學家回顧這個瘋狂的時代,想要瞭解當時主要的玩家,想必會訴諸於史瓦格的著作。」─ Robert R. Prechter(編輯,愛略特波浪理論家)
 
「對沖基金已經演化成為一股主要市場力量,本書的問世非常及時。傑克的書籍強調知識與見解,而不是有效期間很短的法則,譬如說:錯誤是進步的催化劑,除非願意擁抱交易風格蘊含的風險,否則沒辦法取得穩定報酬。如同各位預期的,本書是傳世傑作。」─ Perry J. Kaufman(New Trading Systems and Methods一書作者)
 
「偉大的交易者通常都是讓人津津樂道的人。傑克史瓦格是絕佳的訪問者,懂得引導受訪者道出生動的人生故事與專業秘密。」
─ William Poundstone(Fortune’s Formula:The Untold Story of the Scientific Betting Sysytem That Beat the Casinos and Wall Street一書作者)

作者簡介

傑克•史瓦格為怪傑操作公司(Wizard Trading)執行長。
怪傑是一家商品操作顧問公司,1990年起代客操作資金。
個人主要著作包括︰《金融怪傑》(Market Wizards,寰宇出版公司譯行,編號F015-F016)、《新金融怪傑》(The New Market Wizards,寰宇出版公司譯行,編號F022-F023)、《史瓦格期貨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寰宇出版公司譯行,編號F103-F104)與《史瓦格期貨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寰宇出版公司譯行,編號F105-F106)、《期貨市場完全手冊》(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Futures Markets)。


推薦序

 
很久以前,有個地方發生乾旱,結果造成小麥欠收。小麥價格當然上漲。有些人被迫省著點吃,另一些人則開始投機,大量買進、囤積小麥,準備將來趁著更高價格脫手獲利。
 
國王聽到小麥價格飆漲與投機的消息,於是派士兵到每個城鎮,宣布嚴禁囤積小麥,禁止人們從事小麥投機行為,否則會遭到嚴厲懲罰。
 
國王新頒佈的法律,就如同許多干擾自由市場的規定一樣,徒然讓問題變得更棘手。很快地,有些城鎮的市面上完全看不到小麥,但種種謠言顯示某些地方還囤積著大量小麥。
 
國王不斷加重投機行為的懲罰,但小麥價格——如果買得到的話——依然繼續飆漲。
 
有一天,某宮廷弄臣跑來找國王,用開玩笑的口吻跟國王提出一套終止飢荒的計畫,藉以凸顯國王為英明的統治者。
 
隔天,士兵仍然騎馬到每個城鎮,但這次是宣布取消所有禁止投機的命令,並建議每個城鎮都在中央市場的顯著位置標示本地的小麥價格。
 
各個城鎮都按照建議標示價格。最初,每個城鎮標示的價格並不統一,有些異常偏高,有些則偏低。隨後幾天裡,連接城鎮的道路上,交通變得相當忙亂,因為投機客為了套取各地價差利益而到處運用小麥。經過一個禮拜左右,各地小麥價格大體上已經趨於一致,而大家也都有了足夠的小麥。
 
這位弄臣深懂處世之道,把一切功勞都推給國王。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當然,有些事情並沒有解釋清楚。譬如說,這位弄臣如何懂得市場的運作原理,為何懂得如何有效表達他所知道的。
 
關於這些問題,我們永遠也不知道答案,但我個人覺得這位弄臣可能常常泡在皇家圖書館,讀過拉斐爾(Edwin Lefèvre)的《股票作手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寰宇出版,完整版F222、註解版F349/F350)、勒龐(Gustav LeBon)的《群眾》(The Crowd),以及馬凱(Charles Mackay)的《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還有史瓦格(Jack Schwager)的全套《金融怪傑》(Market Wizards)。
 
以結果來看,「交易」是解決多數經濟問題的法門;自由經濟、神聖交易與健全經濟所說的都是同一回事。由這個角度看,我們的交易者都是冠軍,史瓦格書中談論的男女都是英雄人物。
 
在史瓦格的著作裡,他生動地描述各種不同的交易者,藉此說明交易的定義。他找到最佳典範,讓他們活生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讓他們透過自己的方式表達,說明他們做什麼、怎麼做。他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這些人在整個交易生涯裡面臨的掙扎、挑戰、快樂與痛楚。讀者會發現,書中描述的每位主題,往往像不可違背的定律一樣,讓我們覺得非常熟悉,譬如:謙卑的態度、順勢而為、管理風險、按照自己的方式做等等。
 
對於任何從事交易的人、打算從事交易的人,或想要尋找專業交易者的人,史瓦格的著作都是必讀經典。
 
我很早就認識傑克。我們剛開始從事交易時,深具熱情卻缺乏經驗的景況,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這些年來,我看著他成長、成熟,充分發揮他的才華,儼然成為了我們的「史官」。
 
史瓦格對於金融交易產業的貢獻良多。他最早出版的《金融怪傑》(Market Wizards,寰宇出版,F015/F016)鼓舞了一整個新世代的交易者,他們之中有很多人後來則成為《新金融怪傑》(The New Market Wizards,寰宇出版,F022/F023)的主角,然後是《股票市場怪傑》(Stock Market Wizards)。傑克的《怪傑》叢書成為傳承的火炬,由某世代的交易者,轉交給下一代。現在,《新世紀金融怪傑》(Hedge Fund Market Wizards)將繼續延續這個傳統。交易者經常引用史瓦格書中的內容,做為本身所使用方法的參考基準或指南。他的著作可說是交易本身語言與良知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30多年前,傑克閱讀了《股票作手回憶錄》,體會其意義深遠,發現這本書雖然已經出版60多年了,但其內容跟當時的交易狀況仍然有密切關連。於是,他決定按照這個宗旨做為自己寫作的標準。
 
我發現,書籍只要符合這個標準,就會被交易者擺到書架上,跟《股票作手回憶錄》、《群眾》與《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擺在一起。
那也就是傑克的著作在我書架上擺的位置。
 
                                                                                                                     Ed Seykota Bastrop,德州 2012年2月25日

目錄

目錄(上冊)
 

 
前 言
 
謝 詞
 
第I篇 總體經濟交易者
第1章 康姆.歐熙
第2章 雷伊.戴利奧
第3章 拉利.班尼迪克
第4章 史考特.蘭塞伊
第5章 傑弗瑞.伍德里夫
 
第II篇 多重策略玩家
第6章 艾德華.索普
第7章 傑米.麥伊
第8章 麥可.普萊特
 
後 記
附錄A 獲利∕痛苦比率
附錄B 選擇權—基本知識

精選摘要

前 言
 
透過本書,我將繼續介紹傑出的交易者,讓讀者更瞭解這些人成功的根本因素,以及他們與一般市場參與者之間究竟有什麼差別。接受本書訪問的交易者之中,包括全球規模最大的對沖基金創始人,其管理資產價值高達$1,200億,員工有1,400人,但也有一人作業的經理人,管理資產僅有$5,000萬。這些經理人當中,有些人是從長期角度操作,部位持有期間可能是幾個月或幾年,但也有些經理人的時間架構很短,部位可能只持有1天。某些經理人只採用經濟基本資料,有些人只考慮技術分析因素,但也有人兩者兼用。某些經理人的平均報酬率很高,但基金淨值波動也很劇烈;另一些經理人只有中等程度的報酬,但基金淨值波動也相對穩定。
 
所有這些經理人有個共通的特性,那就是他們有能力創造優異的報酬∕風險績效。高報酬往往只代表人們承擔風險的意願很強,未必跟操作技巧有關連。所以,我認為,報酬∕風險組合是更適當的績效衡量基準。事實上,投資人太強調報酬而沒有適當考慮對應的風險,乃是最嚴重的投資錯誤之一,但這個主題恐怕要用另一本書來處理。我認為,獲利∕痛苦比率(Gain to Pain ratio,簡稱GPR)是特別有用的一種報酬∕風險衡量(GPR的解釋請參考「附錄A」)。
 
本書挑選受訪者的主要準則有三:
經理人在相當長的期間裡——10年以上,甚至更長——創造了優異的報酬∕風險紀錄。
經理人態度開放,願意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訪問有值得閱讀的內容。
 
我為了本書所做的訪問當中,有20幾個因為缺乏上述某個條件而沒有被採納。
 
若以長期觀點做比較(譬如:10年或15年),對沖基金的績效普遍優於股價指數與共同基金 。對沖基金整體而言的報酬稍高,但淨值波動(volatility)與淨值耗損(equity drawdown)都較低。對沖基金通常被視為高投機產品,但不論通過哪種方式衡量風險,對沖基金都較傳統投資(譬如:共同基金)顯得更保守,這點似乎頗出人意料。正因為對沖基金的的風險較低,所以其報酬∕風險績效才會優於共同基金與股價指數。還有,除了少數例外情況,通常最頂尖的經理人都待在對沖基金領域之中。這個事實當然沒什麼好稀奇的,因為對沖基金的激勵獎金制度,總能吸引到最優秀的人才。
 
當我針對最初兩本《金融怪傑》進行訪問的期間(1988~1991),對沖基金在世界投資舞台上仍然扮演著小角色 。根據「泛對沖基金顧問」(Van Hedge Fund Advisors)的資料顯示,這段期間裡,整個產業的管理資產規模大約介於$500億到$1,000億之間。可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對沖基金呈現爆發性成長,擴張超過20倍,整個產業目前的管理資產規模超過$2兆。對沖基金交易活動所造成的影響,應該超過名目上的程度,因為對沖基金較傳統基金的進出頻繁許多。對沖基金扮演的角色顯著提升,這種現象本身也影響了市場行為。
 
對沖基金規模愈大,交易活動所佔的比率愈高,交易也就變得愈困難。對於某些策略來說,影響相當明顯。舉例來說,系統性順勢操作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表現很傑出,因為這些人只佔當時期貨交易活動的很小部分,但到了1990年代,這套策略的報酬∕風險績效大幅下降,因為使用該策略的人愈來愈多。大魚的數量太多,就會讓其他大魚的活動空間受限。
有些人即使不同意對沖基金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將會讓他們的交易變得更困難,但至少也會同意交易會因此變得不同。市場發生變化時,優秀的交易者總是懂得如何適應。如同對沖基金經理人康姆.歐熙(Colm O'Shea)在訪問中談到的,「長期表現成功的交易者,他們懂得適應。假定他們採用一些法則的話,10年之後,當你再遇到他們,可能會發現他們已經違背這些法則了。為什麼?因為世界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有一部份是來自於對沖基金本身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
 
本書訪問的所有交易者幾乎都是(或曾經是)對沖基金經理人,這點應該不令人覺得意外。可是,有個例外,吉米.巴洛帝瑪斯(Jimmy Balodimas)是紐約第一證券(First New York Securities)的自營交易員。由於對沖基金的緣故,他被迫去適應。巴洛帝瑪斯在訪問中表示,對沖基金活動改變了股價走勢的性質,所以必須針對這種發展做調整。
 
自從我寫了第一本《金融怪傑》以來,金融市場就一直變動著,但由另一個角度來看,又不是如此。在《金融怪傑》一書裡,我曾經問愛德.賽柯達(Ed Seykota),市場專業玩家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是否會讓市場發生變化(當時,這種變化的發展還在初期階段),他回答,「不會。現在的市場就像5年或10年前的市場一樣,因為市場總是在變化——就如同更早的時候一樣。」
 
很多訪問裡,交易者會引用我過去的著作。我沒有全數納入這類的引用,但納入部分已經多到讓我覺得不自在。我知道,這看起來有些自我標榜。本書究竟是否應該納入這類引用,判斷原則很簡單,我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當時所引用的是其他人的著作,我是否會納入相關內容?答案如果是肯定的,我就納入。
 
讀者如果想要找到某種足以擊敗市場的神秘公式,恐怕就走錯地方了。可是,讀者如果想找到某些東西來提升自己的交易技巧,我相信本書訪問內容會有幫助。我認為,這些交易者跟大家分享的啟示與見解,不會因為時間經過而落伍。我相信,市場雖然會持續變動,此乃人性使然,但由某種意義層面來看,市場又始終如一。我還記得30年前第一次閱讀拉斐爾的《股票作手回憶錄》,心裡覺得很訝異,一本60多年前寫的書,內容竟然跟當時市場息息相關。我這麼說,並不是想讓本書與《股票作手回憶錄》相提並論,只是點出我寫這本書的宗旨所在——希望60年後從事交易的讀者,依然覺得本書內容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