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傳奇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Investor

類  別:
作  者: Robert Slater
譯  者: 羅耀宗
書  號: F290
頁  數: 392頁
出版日期: 07 / 2010
ISBN: 9789861577128
原出版商: McGraw-Hill
定  價: 450元
我要購買     我要評論

索羅斯身為投資大師、哲學家、政治行動主義份子、政策顧問背後有力而寶貴的智慧盡在書中,最重要的是,書中體現索羅斯無休無止、追求創新、超凡脫俗的精神。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索羅斯眾多成就,力證索羅斯的哲學影響他的投資方法、善行義舉與政治思想,寫出這位不平凡偉人引人入勝的寫照。世人讚譽索羅斯是「世界最偉大的投資大師」,也尊稱他是「避險基金之王」。數十餘年來,索羅斯一直是頭條新聞人物,世人卻仍然覺得他是謎樣人物,希望發掘他驚人全球投資成就背後的秘密。傳記作家羅伯.史雷特於本書徹底揭開索羅斯傳奇背後的真正面貌。

◆史雷特查訪索羅斯的一生,多次深入訪談索羅斯本人、索羅斯的事業夥伴與朋友,橫跨兩大洲,數十年餘。書中敘述猶太裔的索羅斯自青少年時躲避納粹蓋世太保對猶太人的迫害;至二次大戰後負笈英倫,當過服務生、做過救生員;並在倫敦政經學院嶄露頭角,表現哲學分析天份;之後前往第二祖國的美國,在投資圈中大展長才;以及如何從失敗的黃金套利員,蛻變為「撼震市場」的大師的精彩過程。

◆本書說明索羅斯金融操作的眾多勝利與錯誤,深入挖掘索羅斯最驚人金融操作背後的遠見,包括攻擊英鎊、賺到高達10億美元、迫使英格蘭銀行幾乎倒地不起的歷史性傑作。

作者簡介

史雷特為暢銷書作家,名作包括《Jack Welch and the GE Way》、《Saving Big Blue》、 《The Eye of the Storm》、《Microsoft Rebooted》。

推薦序

2008年的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和我在《索羅斯:世界最偉大投資人的生活、時代與操作祕密》(SOROS: The Life, Times & Trading Secrets of the World’s Greatest Investor)一書研究和所寫的1990年代中期那個人已有很大的不同。

 
那時候,索羅斯不可否認是世界最偉大的投資人,也成了一種革命性的金融慈善家。但《SOROS》一書出版後,他大剌剌踏進美國政界,想在2004年的總統大選把在任總統布希拉下台;他也用全新的方式推展金融慈善事業,對為數眾多的人產生更大的影響。此外,在他最想被視為哲學家的追尋中,自1990年代中期起,寫了許多書,闡述他的財務策略,並且警告讀者,說全球經濟瀕臨危險。他變得那麼不同,也遠比從前知名,可是這仍然只屬表層,所以我決定,該來更新舊作,重新描繪遠比從前複雜、更富爭議性、公開曝光度也更高的喬治•索羅斯。

當麥格羅-希爾和我同意修訂、更新舊作,我們講好翻新舊版可以翻新的地方,並且加進不少章節,彙整1996年到2008年索羅斯的生活和職涯。

展開這項任務之後,我心裡想著,索羅斯一定和1996年發行的初版一樣,和我的寫書計畫保持距離。但我想的大錯特錯!我一開始構思如何更新舊作,就和索羅斯聯絡,動機純粹,只是想讓他知道我正在更新原著。我自然要說,希望這次能和他以及他的同事見個面,卻不抱任何希望。

令我既驚且喜的是,索羅斯的發言人兼政治主任邁可•維雄(Michael Vachon)用電子郵件回我,說下次我在紐約時,可以和他見個面。在我下次前往紐約之前,維雄和我談了一個小時的電話。維雄人十分和善、客氣,說將來我們可以就這本修訂版,見面談「好多小時」。

他也表示,我可以去找開放社會協會(Open Society Institute)的索羅斯同事,以及2000年代和他在政治上一起努力的人。這和1990年代中期的索羅斯相比,好似換了一個人;因為當年他曾傳話給同事,說他不希望他們和我談。美中不足的是,維雄沒提到索羅斯願不願見我。維雄先是指出,索羅斯不可能坐下來接受我訪問,因為這麼一見面,也許會被解讀為他為這本書背書。

幾個星期後,索羅斯的辦公室和我約2008年5月27日上午10時,在紐約的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辦公室,訪問索羅斯兩個小時。

真叫人喜出望外。我和索羅斯如期見了面。他友善且開放,我問的問題,幾乎都答了。

和他的財富有關的問題,他顯然不願談得太過具體。他說,前一天看完我的書,只有一個評論;那和第2章的標題「我是神」(I Am God)有關。我引用了他一本書中說的話:「說真的,從童年起,我就有相當強的救世主幻想,覺得自己必須去控制事情,否則它們可能對我不利。」索羅斯覺得,當我引用他承認幻想過自己是某種神的童言童語,似乎講得太超過。

索羅斯顯然說過這句話,但在我們見面時,他堅稱當時使用「救世主幻想」一詞,意思不是說自己有神般的特色,只是覺得有責任幫助別人,而這在年輕人之間是很常見的。

既然我有機會和索羅斯就這些話交換意見,所以決定用新的眼光去看有問題的這一章。我向維雄表示,十四年前,我在為舊版作研究時,想和索羅斯談談,就是想了解這位投資人對「我是神」和其他一些說法的觀點。很感謝索羅斯,讓我這次有機會和他一談。

* * *

這不是本人物授權寫的傳記。要提這一點,是因為這回答了大部分人聽到某個作者寫一本書談某個人時,問他或她的第一個問題。想寫索羅斯的構想,是我自己的。1992年寫書談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董事長傑克•魏爾契(Jack Welch)之後,我考慮再寫另一位重要的商業人物,後來想到索羅斯。

寫初版時,我希望訪問在索羅斯這一生的慈善事業和金融投資生涯中,不是認識他,就是曾與他共事的人,愈多愈好。我決定先全力找在東歐的各個索羅斯基金會工作的人。

在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Bucharest),索羅斯的員工隆重接待我。他們到機場接機,開車送我去和基金會的員工見面,並且允許我旁聽基金會的私密會議,以及除了訪問總監之下,任何我希望訪問的人。他們給我想要的合作。這似乎是個好兆頭。

後來在匈牙利布達佩斯(Budapest),我給自己訂了更複雜的目標,不再只是訪問基金會員工。我也想追蹤從兒時就認識索羅斯的人。尋覓這些人可不容易,最後還是找到了幾個。他們的記憶通常鮮活,似乎很高興有機會談談他們的同學或者兒時的朋友。

在布達佩斯,我曾和索羅斯不期而遇,可惜時間很短。原來,他剛好在那裡,準備見東歐和前蘇聯幾個基金會的執行總監──而且將在1994年3月8日為他們舉辦的泰華納飯店(Taverna Hotel)晚會上現身。運氣不錯,我安排在飯店訪問一位基金會員工。我準備藉這個機會,向索羅斯自我介紹。

結果令我大失所望。幾分鐘後,索羅斯走了進來,他走得輕快,我箭步向前。我說,正在寫一本談他的書。索羅斯答說,不曾聽過這件事。

我說明自己的背景,並且表示,很想和他見面。他說,沒辦法承諾什麼。但我堅持要見,他似乎有點軟化,說等我結束調查研究的工作,可以見面談談。索羅斯接著向一名助理說:「他可以來參加晚上的會議。那是非正式的會議。」很高興有這樣的轉機。想不到助理插了話:「不,我們希望閉門開會。」索羅斯帶著歉意看我:「我必須聽(那位助理的)判斷。」

就這樣,拙著初版1996年發行之後十四年內,我和索羅斯沒見過面。真長的一段時間。

為了《SOROS》初版,我到過五個國家──美國、英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以色列──訪問到他的許多員工,包括他投資生涯之初共事過的同事。由於這些訪問,我相信,我才能從索羅斯所有複雜的面向來描述他。

幸好索羅斯經常在報紙、雜誌和電視訪問中講話,有案可稽。由於這些訪問,我才能了解索羅斯對於影響他職涯的一些議題持有的看法。而且,他從1987年的《金融煉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由寰宇出版)起,寫了八本大書。我引用索羅斯的一些話,說明他的金融理論和策略,就是來自《金融煉金術》一書。

索羅斯在那些書的字眼行間寫到自己,有助於我揣摩他的性格。我和華爾街、倫敦金融城的金融分析師安排了不少有趣的訪談,也受益不淺。有些分析師並不認識索羅斯,卻能描述他操作的氛圍,並就金融圈如何運作,以及它對索羅斯出色的投資紀錄有什麼樣的反應,提出寶貴的見解。

為一本未經授權的書,研究在世的公眾人物,這事做起來不容易。這一次,覺得挑戰特別大,因為我心裡十分清楚,索羅斯要求他最親密的戰友不能和我講什麼。

儘管受到這些限制,我可以自信滿滿地說,初版是1990年代中期那時,探討索羅斯最深入的著作。為初版作研究時,我發現他以前相當多的員工樂於和我分享他們對他的看法,而且十之八九願意拋頭露面。非常感謝他們接受我那麼長的訪問。

目錄


第轨章 世界最偉大的投資人
第2章 男孩和父母
第3章 布達佩斯的地窖
第4章 像佛洛伊德或者愛因斯坦
第5章 摸黑飛行
第 飞 章 被混亂所迷
第7章 先投資再研究
第8章 把錢投入我說的地方
第9章 量子躍進
第轨军章 認同危機
第11章 帝國圈
第轨闩章 一生難得一見的暴利
第轨韦章 哲學投機客
第轨页章 自由的便宜價格
第15章 揭露自己的驅力
第16章 大崩盤
第轨俩章 當豬要有勇氣
第18章 馴服大蛇
第19章 單向大賭
第20章 黑色星期三
第21章 避險基金之王
第22章 大師
第23章 傲慢病毒
第24章 我是匈牙利出生的猶太人
第25章 情人節大屠殺
第26章 索羅斯前進華盛頓
第27章 富可敵國
第28章 放眼美國
第29章 金融問題與初涉政壇
第30章 索羅斯瞄準布希
第31章 78歲的投資家、慈善家、哲學家

精選摘要

第一章
世界最偉大的投資人

1992年9月15日下午5:30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坐在橢圓形辦公桌後面的高背皮椅中,凝視左手邊的大窗外,飽覽三十三層樓下方中央公園令人屏息的美景,以及交通尖峰時刻的忙碌景象。能夠再次成為「遊戲」的一員,他樂壞了。

最近,每當他踏進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位在曼哈頓鬧區的辦公室,索羅斯開始覺得比較像是訪客,不像老闆。但今天他屬於這裡。今天,他可能爬上一座山。或者,毀掉一家銀行。他有信心,相信自己還能玩「遊戲」,而且玩得比大部分人要好──也許比每個人都好也說不定。

所以,如果他近年來大部分時候都遠遊異地,那會怎麼樣?1988年,他把事業託交年輕許多,金融紀錄卻熠熠閃亮的史坦利•卓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以來,一切運作得很順暢。當索羅斯現身於辦公室,他和卓肯米勒一起發號施令,即使兩人對於如何解讀金融市場,有時看法相左。

不過近來,索羅斯平常人比較有可能在東歐或者前蘇聯,協助形塑和扶持他1980年代設立的慈善基金會,希望促使那些國家成為民主的典範。多年來他投入全部的精力探索金融市場,賺到他需要這輩子需要的錢財。現在,年紀大了,他想要儘可能逃離辦公室的例行公事。現在,他喜歡和匈牙利或羅馬尼亞的基金會員工混在一起,跋涉在波士尼亞泥濘的街道上,參與這場冒險。

但今天不是平常的日子。索羅斯就要下金融史上最大的一筆賭注。他的心應該在狂跳;他應該來回踱步,緊張地對著嚇壞的員工大吼大叫。不過,他一向的作風不是這樣。他只有心思在狂奔。他坐著,文風不動,問自己一些問題。每當他準備砸下充滿金融風險的賭注,興風作浪,都會問這些問題:這麼做對嗎?我會淹死嗎?索羅斯盯著這座城市第一道忽隱忽現的白光,心思飄到幾千哩外。他人在倫敦是不是比較好?他不是很肯定。今天也許不要緊。

能夠遠離華爾街那塊金融區,索羅斯一直很高興──不必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陰影底下辛辛苦苦地操作,就能想出如何賺一大堆錢,總是讓他覺得有一股特別的快感。

以他玩投資遊戲的方式,以他解讀金融市場而反向操作成功的風格而言,沒理由和大家擠在鬧區一塊吃草。能在平常的冒險活動中休息一下,他覺得很滿足。他的辦公室感覺像家一樣溫暖──牆上掛了一些畫,桌上擺著家人的照片。不過,距索羅斯的辦公室幾呎外,員工坐在冰冷的電腦螢幕前,兩眼直視,好像頭稍微往左動或者往右動,會讓人以為他們值勤時睡著了。牆上有幅標語,看起來是用電腦編排的:「我生而貧窮,但不會死於貧窮」(I WAS BORN POOR BUT I WILL NOT DIE POOR)。這是索羅斯終生的指導原則。

這是索羅斯的信條。現在,1992年,他62歲,擁有的財富超過大部分人的想像。他知道自己已經贏得「競賽」,他不會死於貧窮。其實,當他溘然長逝時,很可能是美國的巨富之一。可是沒人膽敢建議現在可以拿下那幅標語。畢竟,辦公室的其他人需要加油打氣。有些人已經很有錢,身價達千百萬美元。他們也不會死於貧窮。事實上,和索羅斯並肩奮戰的那些人,好像一起參與了淘金的冒險,也都洶到黃金。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辦公室看起來不像諾克斯堡(Fort Knox;譯註:美國儲藏黃金的地方),也不是那麼難以滲透。不過,它有同樣叫人聞了陶醉的錢味。

但是索羅斯幾乎沒注意到這座城市陷入黑暗。他是全球型交易人──這種投資人,對東京和倫敦金融市場,和對華爾街金融市場一樣感興趣,對布魯塞爾和柏林,和對皮奧里亞(Peoria;譯注:美國伊利諾州中部的城市)或波基普西(Poughkeepsie;譯注:美國紐約州達奇斯郡〔Dutchess County〕的鎮)的經濟趨勢一樣懷有強烈的好奇心。今天,他的心思不在辦公室,而是在西歐。那是他此時此刻最關心的地方。

過去幾年,他一直在注意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的發展,察覺到引信已經點燃,就要有一場金融大爆炸。

索羅斯是金融理論大師,而且喜歡在股票、債券和貨幣的實驗室中測試他的理論。這是多棒的一座實驗室。這裡,沒有灰色地帶,不管是什麼樣的灰色,都沒有。股票不是上漲,就是下跌,或者持平不動。任何理論,只要和股票市場如何運作有關,每天都可以檢定。

許多投資人相信金融世界是理性的,認為股價有它內建的邏輯。洞察那個邏輯,你可能致富。索羅斯卻不這麼想。他認為金融世界是不穩定的、混亂的。所以他的信條是:洞察亂局,你可能致富。

他斷言,試著量測金融市場,好像它們的波動依循著某種精確的數學公式,絕對不會成功。索羅斯深信數學並沒主宰金融市場。

心理學卻有──或者,講得精準些,應該說是群眾本能(herd instinct)。成功的投資人會研判群眾何時和如何湧向某支股票、某種貨幣或者商品,而從中賺得利潤。

一言以蔽之,這就是索羅斯的理論。今天,索羅斯要在整個歐洲金融世界測試他的理論。幾年來,他一直在那邊運用自己的理論。他往後一靠,等著時機正確,等著喧嘩的群眾發出咕噥的聲音。

當他聽到,他會作好向前猛撲的準備,準備掌握良機。當他感覺看對了某一金融情勢,他準備把小心審慎拋到腦後。這一次,他肯定自己是對的。

這一次,他準備下的賭注之大,金融世界沒人下過。
如果他輸了,嗯,他會賠一點錢。那不打緊。他以前不是沒賠過。1987年10月股市崩盤就賠過。他解讀市場錯誤,不得不認賠三億美元出場。

但他更常賺錢──為他的菁英客戶群──而且因為在那麼長的時間,表現那麼好,所以1981年6月已經被《機構投資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雜誌稱為「世界最偉大的基金經理人」。